从商学院毕业,希望大家「三要三不要」
11月18日举行的中欧2015级EMBA毕业典礼上,陈杰平教授作为教授代表发言。他对毕业生说:「在这个规则和定律不断被颠覆的时代,需要你们解决的问题只会越来越多,越来越复杂。」怎么办?我们在此分享发言全文。
陈杰平
中欧会计学教授、中坤集团会计学教席教授
尊敬的各位来宾, 亲爱的同学们,大家下午好!
非常荣幸代表教授在此发言。首先祝贺你们即将毕业。你们的手机上不会再有班主任提醒做预读、交作业的叮咛和嘱咐,耳边不会再有那催促上课的熟悉铃声,你们从此不用搜肠刮肚、冥思苦想怎样回答教授刁钻的问题。
突然,没有人虐,你们可能还真有些不适应呢!
此时此刻大家可能有些迷茫,两年时间怎么这么快就过去了,还有太多的感受没有来得及分享,还有太多的问题没有找到答案。你们甚至可能有些失望:废寝忘食两年多,门门功课都通过,可是怎么越学越觉得这套路深,沟沟坎坎都不好过。
商学院擅长传授系统知识、思维方式,而不是提供快餐式的现成解决方案。在这个规则和定律不断被颠覆的时代,需要你们解决的问题只会越来越多,越来越复杂。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量子计算机等等新名词、新概念如惊涛骇浪扑面而来,似乎商学院已经被颠覆,似乎「互联网思维」已经取代了理性的逻辑思维,似乎人类即将被机器所取代,似乎我们已经可以看到世界的末日。怎么办?
继续学习,善于学习是唯一的出路。
陈杰平教授在毕业典礼上发言
这里有三点如何继续学习的建议,供各位参考:
第一,要有批判思维的精神,不要迷信权威。大家都听说过适度饮用红酒有助于预防心血管疾病,甚至有人从生物化学的角度证明葡萄酒中具体有哪些成分可以预防心血管疾病,并采用了配比样本,把经常适度喝红酒的人和经常饮用啤酒或白酒的人对比,发现喝红酒这一组人确实患心血管疾病的百分比更低,而且在统计上是显著的(偶然性的机率极低)。面对这样的权威数据,我们还能不相信应该喝红酒吗?
各位你们是否思考过,什么人更可能经常适度饮用红酒,什么人更可能经常喝啤酒或白酒? 这两组人不仅在饮酒习惯上不同,更重要的是,他们是否居住在不同的地域,是否属于不同的社会阶层,是否从事不同的职业,是否有不同的生活习惯,是否享有不同的医疗服务? 因为做什么事情不适度都有害于健康,那么到底是适度饮用红酒还是做事适度的人患心血管疾病的概率低呢?所以,我们一定要有批判的思维能力,凡事都有问个为什么。如果缺少「自由之思想,独立之精神」,读书再多也会上当受骗,被人忽悠。
第二,要选择性地读好书,不要盲目崇拜出版物。开卷有益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由于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印刷出版的成本越来越低,其结果却是各种劣质出版物充斥市场,鱼目混珠,泥沙俱下。古时候字是写在绢或竹简上,那可真是字字珠玑。现在的出版物越来越多,但是好书占比却越来越小。不要把宝贵的时间浪费在垃圾出版物上。要看专业人士写的专业书和专业文章。不要被标题党和段子手所迷惑。他们知名度高,有一大群盲从的粉丝,在网上呼风唤雨,但是他们不讲逻辑,不尊重事实,语不惊人死不休。稍加分析就不难看出,这些流传很快的东西,往往都是金玉其外,败絮其中。
要选择性地读好书,不要盲目崇拜出版物
第三,要多看些「闲书」,不要急功近利。历史、哲学、文学、音乐、艺术,不仅是提升领导力的重要手段,也是人类幸福的源泉。作为企业的高管,你们不仅要善于运用行政权力带领团队,更要注意施展你们的人格魅力,让自己真正成为企业的精神领袖,一呼百应,员工以能与你共事为荣,甚至愿意 「士为知己者亡」。这些表面上看来似乎是无用的闲书,不仅可以帮助提升管理艺术,还能改善生活质量,拉近你们和幸福的距离。
据说,著名书法家启功先生临终时曾说「我这辈子真好玩,我还没玩够呢!」 这才是人生的最高境界。不读点无用的闲书,怎么可能好玩呢?
同学们,你们即将从中国最认真的商学院毕业,我谨在此希望大家「三要三不要」:
一、要有批判思维的精神,不要迷信权威; 二、要选择性地读好书,不要盲目崇拜出版物;三、要多读些闲书,不要急功近利,那不好玩!
同学们,作为中欧的毕业生,你们肩负着推动社会进步的重任,要有比商业成功更高的追求。有中欧「认真、创新、追求卓越」的校训指引,有「自由之思想,独立之精神」伴随,有家人和校友一路同行,你们一定会比前人走到更远。
你们的人生一定会更好玩!
谢谢各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