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国际化:三大要点,一大渠道
人民币超发了吗?会大规模贬值吗?人民币如何与美元脱钩,成为真正的国际货币?“一带一路”战略背后的逻辑又是什么?近日,中欧FMBA特邀张逸民教授就人民币国际化主题发表演讲。
张教授指出,人民币国际化的目标,第一是人民币用于国际贸易结算;第二是人民币用于国际投资结算;第三是人民币用作国际储备,为外国央行所持有。实现这一目标的过程中,有三大要点:货币政策改革、汇率制度改革和全球循环通道建立,而中国的“一带一路”战略则是中国资本走向世界的一个重要渠道。
货币政策改革:人民币超发了吗?
从中国的GDP与基础货币指数来看,货币供应速度远远超过GDP增长速度,我们讲“人民币超发了”,这句话对不对?
中国GDP与基础货币指数(1999=100)
货币是央行印发的,但央行并不是想发就发,印钞意味着负债,有负债就要有抵押,央行每发一分钱的货币就必须有一分钱的资产作为抵押。从央行的资产负债表来看,央行的资产分为三个部分:第一是金融机构债权,即央行向金融机构提供的再贷款;第二是国债,即中国政府发行,被央行用来作为发行人民币的抵押;第三是国外资产,也就是我们的外汇储备,央行以外汇储备作为抵押来发放货币。
中国央行资产负债表(¥万亿)
对比中国与美国的情况,美元也不是想发就可以发,也需要有资产抵押。美联储的资产一是对金融机构的再贷款,二是美国国债。但国债的持续上升不足以支撑其发行货币的需求,美联储只能使用“量化宽松”的办法,找非金融机构资产作为抵押,这就是作为美联储的第三部分资产。2008年美国金融危机的时候很多企业濒临破产,它们的债券没人要,美联储就通过购买企业债券来发行美元,用这样的方法刺激经济。
从货币总量来看,美元从2007年的1万亿到现在的4万亿,其中三万亿是量化宽松出来的。美国货币发行量那么大,为什么没有看到通货膨胀?因为美国量化宽松超发出来的货币,有相当一部分作为热钱进入了中国,这就是前几年外汇储备疯涨一个重要的原因。
因为我们的外汇储备在疯涨,所以我们不得不以它作为资产发行人民币,这就导致人民币巨量发行,所以央行的这个“超发”并不是为了刺激中国经济在主动发钞,而是因为美联储量化宽松带来的巨额货币流入。那么央行的货币政策就存在一个问题:人民币不是独立货币,因为人民币的发行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美元的流动,从某种意义上说,人民币的发行不是由中国央行决定,而是由美元的跨境流动决定的。
人民币国际化首先要解决人民币的独立发行机制。现在的人民币发行,外汇储备是最主要的因素,以后我们将不再依赖于外汇的流进流出,而改用商业银行信贷资产作为抵押,央行就可以用对金融机构的再贷款作为人民币发行的主要通道。
汇率制度改革:什么是人民币汇率?
以前提到人民币汇率就是一美元能兑换多少人民币,好像人民币只能绑定美元,这其实是大家的思维被绑定了。其实,美元的汇率并不是人民币兑换美元,而是美元对“一揽子货币”,这一揽子货币不是我们讲的SDR,而是美国自己定的一揽子货币,叫“美元指数”。
美元指数
美元指数大致在80-100之间,80左右为弱势,100左右为强势。2013年之前美元走弱,此后美联储制造了两年的加息预期,于是美元持续走强。2015年年底前象征性地加息0.25%,并表示2016年会有两到四次的加息。特朗普当选总统后,加息很可能会兑现,这也是造成近期美元强势的原因。
以后的情况又会是怎样的呢?人民币汇率不再绑定美元,人民币有我们自己的指数。人民币汇率也是人民币对一揽子货币,这个一揽子货币不是SDR,也不是美国一揽子货币,也不是欧盟一揽子货币,而是我们自己的一揽子货币,这个叫人民币指数。
人民币指数(CFETS)(2014.12.31=100)
人民币指数2014年底的数值是100,现在大概在97,两年人民币贬值3%左右,并不是市场上想象的那样,人民币指数还是很稳定的,这说明央行在实际操作中已经放弃绑定美元,已经开始盯紧一揽子货币。而人民币成为独立货币后,对美元将会是浮动汇率,有涨有跌皆正常。
现在,就是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的历史过渡期。这个过渡期,一是汇率制度本身的演变,二是人们思想习惯的改变。长期以来人民币挂钩美元,没有独立性,所以这个脱钩的过程会很漫长,市场要接受,金融机构要接受,企业要接受,老百姓也要接受。接受了就知道了,人民币只是人民币,不再与美元绑定,这是汇率制度的改革。
人民币的全球循环通道
除了有独立的货币发行机制和独立的汇率形成机制之外,还要有独立的全球循环通道,满足这三个条件,人民币才能真正地成为国际化货币。
先来看美元作为全球货币如何循环流通?首先美国是贸易逆差,通过商品的流入输出美元;美元输出之后,在海外不同国家之间通过石油和大宗商品国际贸易及运输结算,美元从一个国家转到另外一个国家;从另一端输入端来看,大量资金则通过投资美国国债回流到美国去了。这是美元的全球流通通道。
再来看人民币,中国和美国不一样的地方在于,中国是贸易顺差国,也是资本顺差国,即使都用人民币结算,贸易端是人民币进来,资本端也是人民币进来。然而要有全球循环通道的话,人民币还是需要输出。所以人民币国际化最大的问题,是人民币如何通过资本项目走出去,这就是中国资本走出去的战略意义。
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流量(亿美元)
未来人民币的全球循环,通过资本输出实现人民币流出,通过工业输出实现人民币流入,以建立人民币全球循环通道。从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流量可以看出,最近几年涨势很猛,中国资本大量走向世界,怎么走出去的?一个很重要的渠道,就是中国的“一带一路”战略。
“一带一路”:中国资本走出去
从中国经济发展的角度来说,中国的黄金水道经济带,有纵向与横向两条,纵向有环渤海经济圈、长三角和珠三角;横向有长江经济带,从上海、武汉到重庆,一横一竖这形成梯形黄金水道经济带。中国是开放型国家,我国贸易物流主要通过海运,而我国面对的太平洋方向却有岛链之困,所以唯一的海上通道就是南海的咽喉,马六甲海峡。
作为工业和贸易大国,对外连通是中国经济发展的必要条件,面对太平洋方向的岛链之困,我们必须改变贸易与物流方向,向西开发。另一方面,从国内来看,东南沿海方向经济发达,西部地区经济落后,因此向西开发也能帮助中国西部地区经济发展。这个是“一带一路”在国际和国内的意义,“一带”是丝绸之路经济带,“一路”是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
丝绸之路经济带包含三条线:北线从重庆-哈萨克斯坦-俄罗斯-白俄罗斯-波兰-德国,这条线连接中俄德的共同利益,贸易与油气等物流基本无忧。南线从西安-吉尔吉斯-塔吉克-乌兹别克-土库曼-伊朗-土耳其-欧洲,这条线作为北线的战略支撑,物流量可能会超过北线,这条线的沿线基本是上合组织成员国,故这条线能否按计划开发取决于中亚地区的稳定。南亚线从新疆-巴基斯坦-印度,这条线通过陆上的油气管道连通巴基斯坦瓜达尔港,使能源物流不必从印度洋绕道马六甲,能缩短85%的里程。
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也包含三条线:北线从云南-缅甸-斯里兰卡-苏伊士运河-地中海-欧洲,这条线的重心在缅甸,这条线将取决于缅甸局势的发展。南线从云南、广西或福建至东南亚各国这条线的关键是南海和中南半岛,第三条是西南线,途径缅甸-斯里兰卡-非洲。
“一带一路”战略之金融安排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对基础设施建设需求巨大, 且“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政治风险较高,中国企业或金融机构很难独立承担这样的风险,所以要建立以我国为主导的国际金融机构,如亚投行、金砖四国开发银行、上合组织开发银行等,可以为一带一路沿线的企业和项目提供金融支撑。
“一带一路”战略之技术保障
“一带一路”计划很好,但是基础设施建设需要坚实的技术实力。亚欧大陆的三条线,核心是高铁网络,中国对高铁的建设和运营能力有独到之处;第二是通讯网络,这方面,我们天上有“北斗”、“资源”等卫星系统,地面有华为、中兴、联想的网络技术;最后是电力网络,这方面,中国有全球一流的民用核电和输变电网络技术。所以“一带一路”战略的基础是中国工业的核心竞争力。
“一带一路”战略之安全保障
中国海外投资项目的安全保障也是“一带一路”战略不可忽视的一环。目前的现状是企业普遍心存侥幸,没有落实国家规定的安保投入,也没有专门的安全管理团队。从国际经验来看,项目安全运营成本一般是合同标的额度的1%到3%,在部分高危地区可能达到10%,安全成本非常高。在现在的海外安全局势下,中国安保公司也急需快速“走出去”。因此中国企业要走出去,中国的安保企业也要走出去。
“一带一路”战略之进展
到2016年中,中国已经同世界上近1/4国家和区域合作组织开始对接“一带一路”;亚投行、丝路基金、国开行、进出口行提供的金融支持已覆盖90%的“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中国在7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设立了人民币业务清算行,这是人民币和中国企业一起走出去,人民币国际化的一个方向。
当前,中国经济发展已经到了资本输出的阶段,中国的人民币国际化以及“一带一路”战略的进程正在加速推进,“一带一路”战略也为中国企业的国际投资提供了宽广的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