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欧EMBA

2025年9月,上海国金中心地下二层的city'super精品超市内,陈岩(中欧EMBA2022级)穿行于奶酪、火腿货架之间,步伐稳当,仿佛一位巡视后厨的行政总厨。

他在零售业浸润了24年,从华润的质检员起步,到在盒马操盘小业态业务,再去执掌上市公司三江购物,如今成为city'super中国大陆负责人。他的职业生涯几乎是中国零售业进化史的微缩版本——从传统商超卖场到互联网新零售,再回归高端精品超市。

他在其中是亲历者,更是思考者。

 ● 

中欧EMBA
陈岩
中欧EMBA2022
上海环盛商业有限公司CEO

01

两种价值观的交锋

「早年的商超,基本以卖货架为生。」陈岩回忆,品牌商买了商超货架,就希望商品能卖十年,而定价要尽可能高。在局部垄断的环境下,性价比没被当回事。

他将这种模式称为「利己价值链」——链条上的每个角色都从自身利益最大化出发。这种模式后来受到互联网的冲击,有趣的是,互联网平台最终也演变成了「卖流量」的利己模式。

陈岩举例,直播电商卖服装,真实成交额可能只是GMV的30%,七成退货率,都是利己价值链所产生的问题。

与此相对,他发现一批零售品牌的崛起,是从利他角度去设计价值链。把产品品质做得更好,渠道成本压得更低,让顾客获得更高价值,复购率更高。

陈岩在三江购物时期就观察到这种此消彼长,这驱使他「走出去看看,也做同样的事」。在他看来,零售业已处在两种价值观交锋的时刻,「价值链里头是价值观,利他还是利己,会带来不同的商业结果」。

02

从坐商到行商

陈岩的职业生涯中,推动组织变革是一条主线。他认为企业的价值主要通过创新得来,管理只能「毛巾里边拧出三滴水」,价值有限。

至于创新,无论是做了新产品、新业态、新供应链,创新结果的背后,直指组织力的改变。

他以一个对比解释了这种能力重构的必要性。

中欧EMBA

以往零售商是「坐商」。供应商拿来什么商品,就卖什么商品,需要的是to B的组织力。

进化到今天,所有零售商都试图跨过中间商和品牌商,直接找工厂定制产品,需要的组织力就完全不同:要对品类有准确理解,能把握趋势;要知道全中国能做某产品的工厂有哪些,什么工艺,成本怎样;你的订单又是如何驱动工厂,能稳住多少产能。

从坐商到行商,背后的组织变革是巨大的。

陈岩的性格稳健谨慎,偏向「小步快走,但不停步」。他认为组织必须为业务服务,当业务成长到某个阶段,就要给相应的权限和新的SOP。

他在不同品类里去耐心陪伴人和团队的成长。什么时候是在盘子里孵化;什么时候把小组织独立出来;什么时候再扩大,把资源、权重挪过去。「考虑这些,要有周密的全局视野。既了解业务,又能统筹其中的人和事。」

03

降本3000万元

city'super集团总裁邬嘉华曾说,做精品超市注定是一门「慢生意」。陈岩深谙其道,进一步将city'super的口号「专注精致生活」归结于两个要素:格调和品味。

其中,格调可以用钱快速堆砌;但品味更难养成,需要时间,需要生活经验的缓慢累积,难以一蹴而就。

疫情后,city'super在中国内地的核心客层发生了很大改变,原本的在华外企高管和本土高净值家庭的客层,有三分之一离开了。团队试图向两个方向拓展:中国的富裕阶层;以及有品鉴力、向往美好生活,但尚在积累期的新一代消费者。

最终,会员数增长了50万人,70%来自于后者。这印证了陈岩的判断:客层的品鉴力在增长,生意就会增长。

要支撑「慢生意」的稳健运营,离不开一套高效且人性化的底层系统。陈岩为city'super带来的变革之一,是将复杂系统拆解为可量化、可执行的具体动作,并顺应人性。

中欧EMBA

他主导建立了一整套全链路数字化体系。在他看来,「数字化就像烧开水,差那一度,水烧不开」,一个环节没做好,数字化的效果就出不来。

陈岩引以为傲的数字化落地,是把零售业的计时制改成了计件制,再对做寿司、切肉等技术工种采用合伙人模式。「计件制加合伙人,通过数字化体系,让人力成本的占比由原来的十一二点,降到了7个点。」仅此一项,在2024年就为city'super降本3000万元,而投入不过50万元。

所有管理,都是对人性的理解和驱动,要站在顺人性的角度顺势而为。」在陈岩看来,数字化的计件制,能者多劳,多劳多得,自然受到欢迎。不适应的则被淘汰。

04

不竞争

在高度内卷的中国零售市场,city'super选择了一条看似「格格不入」的路径:拒绝价格战。

陈岩定下规矩:定价就是经营的开始,不准做促销。他的逻辑是,如果定下的价格不好卖,一定是定价有问题或者选品不好,不能靠促销补救。「促销的结果,是让顾客对你的价格极其不信任。」

这份底气来自于city'super的买手团队,和由此构建的丰富、地道的差异化供应链。「我们不采购大宗货,几乎每件商品都师出有名。」陈岩介绍,city'super拥有一支近百人的全职买手队伍,他们是「全球美食猎人」,常年游走于世界各地的原产地和展会,「他们的眼光是组织的核心资产」。

「竞争有很多策略,不竞争也是一种策略。」陈岩的语气平静却笃定,「产品的差异化,是我们避免价格竞争的一个方式。」

中欧EMBA

他举例牛肉品类,友商最好的安格斯牛肉是谷饲100天,而city'super起步是180天。对于无法避免雷同的商品,则遵循「同品、同质、同价」原则。

自有品牌是另一张王牌,目前占比不到10%,但增速迅猛。city'super自有品牌的开发逻辑有二:一是替代性价比不佳的商品,抛开中间商;二是开发市场上不存在,但有需求的新品。例如团队发现日本米太贵,不适合家庭高频消费,就找到有机认证的五常大米源头,开发成自有品牌商品,售价是日本米的三分之一。

05

零售业不变的两点

在陈岩的零售哲学中,有一个抉择分叉:是走容易的路,利用信息差收获短期利益;还是走更难的路,为那些「看不见的价值」付出。

「这是人性的两面。」陈岩坦言,在任何事上,都能见到那个想走捷径的自我,与那个克制的自我在博弈。

他分享一个具体例子。city'super一直在投入做「city大吉」的线下活动,打造美食市集,邀请美食家和烹饪高手以city'super的食材演绎精致生活。

中欧EMBA

与此同时,团队内部也存在另一种声音:换个做法,把做「city大吉」的预算拿到小红书去买流量,也够砸出一个声量来。在陈岩看来,这却是「走捷径」,投来的流量未必精准,也难以流长。

团队就坚持了更费劲的那条路,策划「city大吉」,定期为消费者打造一个真实体验场。让他们在线下烟火气里与city'super的买手、远道而来的日本清酒庄主、西班牙火腿分割师、瑞士奶酪博士们一起互动,探讨「这款酒怎么品,那份食材怎么烹饪」,同时尝一口现烤黄波车轮干酪和现煎澳洲和牛肉眼的地道风味。

中欧EMBA

尽管市场瞬息万变,但陈岩认为,零售业也有核心的两点是永恒不变的。

所有客群对美好生活的追求是不变的,都希望更好。」他说,「另一点,但凡是零售领域,大家对质价比的追求也都是普遍的。

这两点看似矛盾,但了不起的企业能做到对立统一。

他再次以牛肉为例,「我要卖品质更好的和牛,也要做更高性价比的和牛,两者并不矛盾。」方法就是切入供应链最前端,拿到行业里的最低成本,让利给顾客。

「高端的商品,也需要物有所值。」这是陈岩眼中的「性价比」。

06

看不见的信仰

2022年,陈岩报读了中欧EMBA课程。回顾中欧经历,他将收获归结为三点:认知的提升、跨行业交流带来的启示,以及身处一个高能量的场域中,被积极向上的氛围持续带动。

值得展开的是「认知升维」。陈岩解释,无论是经营企业还是打理人生,人们总是陷入两难境地。但这种「两难」,多半只存在于自己的思维牢笼中;在现实世界,问题终归是有确定出路的。

「如何让确定性发生?」他自问自答,「一定是有另一个维度出现,眼前的不确定就落定了。」

好比他在city'super做出「快乐的蛋」的决策。四川广元的大山里,无抗饲养、非笼养殖的蛋鸡非常快乐,但产蛋成本高昂。同时,检测报告都无法区分出一颗「快乐蛋」和一颗「达标蛋」。

高成本是一难,短期内难以被市场看见价值是另一难。但一旦放入具体场景——city'super的高端客层会把「健康与安全」看得更重要——两难就消失了。

陈岩的故事,是一个零售老兵从追求规模增长到探寻价值本质的旅程。他没有发明惊世骇俗的模式,而是在每一个选择的当口,对抗着人性中那个想走捷径的自己,执拗地选择那条「更对的路」。

他的实践也朴素证明了一点:在商业世界,利他是最大的利己。

在陈岩看来,理想的职业状态无外乎三点:你擅长的、你喜欢的,还有世界需要的。三者交汇,人就能享受工作。

这或许也是零售这门古老生意的终极秘密:所有的战略、模式、变革,都要回归到对人性的顺应和对生活的真挚热爱,以及那些看不见的信仰,才是零售企业真正的底色。

/ 延伸阅读 /

一位CEO的思考:什么才是企业当下的解药?

一条鲨鱼裤,如何卖爆5000万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