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欲望号」共享单车,能赚钱吗?
红杉资本沈南鹏曾告诉摩拜单车CEO王晓峰,互联网时代,一个项目在6个月内没有实现「从0到1」,就再也没有机会了。
于是乎,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有高达70亿元的资金涌进共享单车行业。共享的是单车,角力的却是资本。而中欧林宸教授认为,最后能决定胜负的,其实是企业的盈利模式。
林宸 中欧市场营销学助理教授
1/ 「宁可站队选错对象,也不能错失风口」
2016年被称为「共享单车元年」,共享单车也被认为是2016年TMT领域唯一的亮点,随之而来是资本的疯狂拥入。从2016年下半年开始,共享单车行业开始不断爆出巨额融资的消息。据不完全统计,截止到目前共享单车投资领域融资额已高达70亿元。融资频率与融资金额都将当年的打车软件公司滴滴与快的甩在身后。
对于投资人来说,他们看到了一个被忽略的巨大刚需市场和一个已经被验证可行的商业模式。身为ofo的投资人,金沙江创投董事总经理朱啸虎在谈到投资逻辑时认为:能做起来最好,公司会长成独角兽;如果做不起来,凭借校园市场也能到创业板上市。此外,多数投资人均表示「宁可站队选错对象,也不能错失风口」(红商网,2017)。
摩拜单车和ofo 融资情况分析,数据来源:TalkingData移动数据研究中心
对于饱受「最后一公里」困扰的大城市用户来说,共享单车无疑是一项很棒的公共服务。但问题是,作为一门生意,它能赚钱吗?
王晓峰(中)说:一个对公众有价值的服务,最终肯定能找到赚钱的办法
以摩拜单车为例。早前,IDC中国(IDC China)分析师薛宇曾公开表示,「摩拜单车面临的困难将是找到一项既能收回成本又能持续让消费者感兴趣的定价策略。」就此,摩拜单车CEO王晓峰是这么回应的:「一个对公众有价值的服务,最终肯定能找到赚钱的办法」(WSJ科技,2016)。
2/ 每车每天被使用2次以上才能盈利
2016年摩拜自己预测,每年利润大概为16亿元人民币 (向小田,2016)。2017年1月初,央行新出台了用户备付金新规。规定从今年4月起,支付机构产生的备付金需要统一存在央行或合作银行,并且不计算利息 (中国人民银行办公厅,2017)。受到该政策影响,包括支付宝等在内的第三方支付机构总共将减少11%的收入。可见,想靠押金、年费赚钱比以往更难了。
2016年摩拜单车自己计算的16亿盈利,数据来源:向小田 (单车共享创业公司年利润16亿?厉害了我的哥,2016)
然而,通过敏感性分析我们发现,对摩拜来说,没有押金和有押金之间对他最后的盈利影响并没有人们想象中那么大。2017年4月22日摩拜单车在北京召开「骑行让城市更美好」发布会。发布会上,王晓峰向外界「晒」出了摩拜这一年交出的成绩单,其中,目前摩拜单车累计投放超过365万辆智能共享单车 (吕春荣,2017)。根据新的投放量我们做了一个敏感性分析。相比于押金收益来说,使用次数的下降对摩拜单车最后的盈利更加致命。当我们把使用次数从7次降到2次时,摩拜一下子就走向了亏损。
敏感性分析法(Sensitivity Analysis)
最后,抛开其他假设,我们简单地根据摩拜单车主要运营数据计算一下那个让摩拜单车盈利悬于一线的关键节点——盈利平衡点(Breakeven)。也就是说,摩拜单车要保证每车每天被骑2次以上才能保证最后的盈利。
摩拜单车盈亏平衡点的计算
3/ 「现在不上市,就再也没机会上市了」
那准备走IPO在主板发行的永安行的盈利模式又是什么样的呢?毕竟根据证监会的规定,主板上市最大的门槛其实是「连续3年3000万以上盈利」。明明被大家视作市场头部的ofo和摩拜还在探索商业模式,怎么很多人并不熟悉的永安行就突然通过了这一要求呢?
根据永安行递交的IPO招股说明书显示,永安行确实是盈利的,而且盈利还不少。2014、2015、2016年三年,永安行实现归属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分别为6830万元、9336万元和1.16亿元。期末总资产从2014年的7.59亿元增长到2016年的13.08亿元。
那么永安行的商业模式是什么,是否值得ofo和摩拜参考呢?
永安行成立于2010年,在过去的7年里,其主营业务一直不是「共享单车」,而是有桩自行车租赁系统的出售。永安行主要布局在中国的三四线乃至五线城市周边地区,通过与地方政府签约,垫资建设并运营当地的市政自行车租赁服务。招股书中说明,公司目前有销售和运营公共自行车系统业务和用户付费的共享单车业务两项主要业务,而其中前者占到永安行整体收入的99%以上。换句话说,永安行的盈利几乎不来自共享单车的B2C收费模式,而主要依托于过去几年流行的PPP模式。永安行真正开始做无桩共享单车的时间是2016年11月,并不比ofo和摩拜早,因此这部分业务也并不支撑永安行的盈利。
永安行的主营业务是有桩自行车租赁系统的出售
根据永安行官方的介绍,目前永安行已经在全国布局了220个城市和80万辆共享单车,如果你生活在一线城市一定会对这个数字产生质疑。因为80万自行车与ofo和摩拜对外宣称的数字差不多,但我们几乎没有在城市街道看到大量的永安行自行车停在路边。原因很简单,在这80万辆已投放的自行车中,仅有5万辆是无桩自行车,并且分布在多个城市,找起来自然就如同大海捞针了。
永安行上市似乎是又一个快手和今日头条式的故事,在一线城市、「高端人群」和头部公司的市场之外,完成了对头部的狙击。作为第一个申请上市的共享单车企业,永安行长达455页的招股书可以视作目前公开资料中对共享单车行业分析最为透彻的报告。在报告中,永安行在极尽突出自己优势的同时,也不得不去面对自己的问题。与快手和今日头条相同,永安行同样面临着巨大的压力。甚至可以说是「现在不上市,就再也没机会上市了」。
尽管永安行可能有着目前共享单车企业中最健康的现金流,但如其招股书中的特别风险提示所述:永安行目前盈利所依赖的有桩单车运营刚好会被无桩共享单车所冲击。目前永安行的主要收入来自于过去几年中与地方政府已经签订好的运营协议,在协议到期之前的短暂时间内不必像其他共享单车企业那样担心现金流问题,但随着无桩共享单车的发展,下一次合同续签周期(5年)到来时,很有可能出现收入断崖式的下跌。(腾讯科技,2017)
摘选自林宸教授新书《一场共享经济盛宴(以共享单车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