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的碰撞与冲突也是一种宝贵的教学方式
在诸多申请者眼中,中欧国际工商学院Global EMBA课程的一大突出优势就是能吸引背景迥异的、跨越国界、文化与行业的优秀的教授与校友汇聚一堂。对于宋晓峰而言,与其说课程提供的多元化视角是“锦上添花”,倒不如说,这是他在选择硕士进修项目时的最重要的考虑因素。
寻觅不同的观点
宋晓峰是中欧Global EMBA2018级的校友。2016年,他与其他联合创始人共同创办了iNSPIRE蕴世传播集团,专注于为品牌提供整合营销服务。除了帮助中国品牌扩大国内市场影响力和拓展新的市场以外,也助力国际品牌落地中国市场。
虽然对于宋晓峰而言,他早在2012年在北京获得顶尖学府清华大学的MBA学位,但当2018年走上创业道路的宋晓峰又计划针对这一新的职业发展方向开启另一段学习之旅。
“2012年在清华的进修对于我而言是为了拓展对于商业的认知。在那里,我以一种中国式的视角了解了公司的各个组成部分,也包含形形色色的经营方式。但伴随着职业生涯的展开,多家跨国广告公司的经历开阔了我的视野。特别是在谷歌的工作经历让我看到了中国之外的广阔世界,视野也由此而迅速拓宽。”
宋晓峰称自己属于新一代中国企业家,以帮助中国与世界接轨为己任。无论是创立iNSPIRE蕴世,还是之前诸多工作经历,他的目标始终都聚焦于在中外之间架设桥梁。在他看来,如今的中国与50年前甚至20年前相比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肩负的责任远甚于从前。宋晓峰认为,中国的当务之急是学习如何更为自如、有效地与外部世界合作,为了实现沟通中互信,合作中共赢的目标第一步就是要学会理解多元化的价值观并建立多元化的视角。
“在选择一门EMBA课程前,我花了不少时间做分类调研,通过比对和多方了解,似乎只有中欧Global EMBA课程符合我的需求。该课程的一大特色就是能够广泛汇集不同背景、不同观点的多元化人群。这也是中欧价值观的一部分——作为一所由中国政府和欧洲联盟联合创建的商学院,自创办以来,中欧一直致力于增进中国与欧盟之间的理解,为双方的战略伙伴关系做贡献。中欧代表了我所向往的学习环境:人人都愿意踏出自己熟悉的小环境,放下自己在原环境中习得的固有观点,敞开心胸向他人学习。”
课堂争论带来宝贵收获
被中欧Global EMBA课程录取后,宋晓峰感叹道,与之前的MBA学习经历相比,该课程最大的不同之处在于课堂内外不同观点的激烈碰撞。
“我记得在清华的时候,还有在中欧与中国学生交谈的时候,大家的观点都是和谐一致的,在大部分问题上都能达成普遍共识。诚然,这种和谐也很宝贵,而且中国一贯的价值观是崇尚统一。但在Global EMBA的班级里,情况完全不同,无论讨论什么问题,大家的意见总是千差万别,常常出现分歧,甚至争论。不过,大家都学会了接纳分歧。通过不同观点间的深层次辩论,我们能够更严密地推敲、审视自己的认知。最终,大家都能从中学到更多。这样的探究方式可谓我在中欧最大的收获。”
宋晓峰认为,这种“建设性的冲突”也是如今世界大环境的缩影。随着全球化不断加深,各种商业战略和模式都在经历现实世界的考验和洗礼。中国正从领先的国际企业身上学习成功经验、吸取失败教训,反之亦然。而同样重要的是,国内外的经验和模式也在走向融合,一些融汇了东西方优势的混合模式取得了很大的成功。
在宋晓峰看来,东西方的文化冲突无所不在,对此应当抱持开放、欢迎的态度,而不是恐惧或回避。
“纵观国际商业领域,冲突的根源在于人们不同的价值体系和思维模式。我们都需要学习如何建设性地应对冲突。因为我们追求的目标都是一致的,只是由于身处不同情境,各自选择了相应情况下更适合的方法。而要养成‘因地制宜’的能力,我们必须适应与变通,拓宽自己的思维,学会用不同的方式思考。这也是Global EMBA学习方式的固有价值所在:挑战传统的思维模式,重新审视你过去养成的行事习惯。
对此,宋晓峰给出了具体的例子。他发现教授喜欢在教学中使用新近的案例,激发思辨,促使大家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而这种教学方式非常有效。尽管商业的一些底层逻辑可能在过去2000年都不曾改变,但在许多领域,所谓的“规则”几乎每一年甚至每个月都要经历一次重构,数字化营销和现代金融技术就是很好的例子。在这个瞬息万变的时代,颇为重要的一点就是要与时俱进,通过反映当下真实商业情境的最新案例来展开学习和探讨。宋晓峰还记得,蒋炯文教授在市场营销这门课上使用了(尚处于进行时的)瑞幸咖啡的案例,当时他从多个角度提出了和教授不同的观点。回想起来,当时的交流不是为了证明谁对谁错,而是通过对时下商业热点的深度探讨,深挖不同价值观、视角和体系之间的矛盾冲突。
“有些‘教科书式案例’聚焦于国际巨头的成功故事,比如IBM在50年前的某段历程,这类案例所传授的知识其实已是‘常理’——相关企业的成功已被历史证实,因而不存在什么争议,但在今天的环境下,还能用同样的配方复制他们的成功吗?相反,如果使用当下的案例,可能无法给你一锤定音的‘正确答案’,却可以激起富有意义的辩论,你需要找出证据支撑自己的观点,而你的想法也在这一过程中得到了锤炼。”
新的教学地点,新的视角
宋晓峰感到,Global EMBA课程的多个海外模块为他提供了学习的沃土,让他能够在新的环境下测试、实践自己已具备的商业知识,同时迅速吸收知识的养分,学习新的商业模式和理念。在苏黎世,宋晓峰和同学拜访了瑞士母乳喂养与医疗健康企业美德乐(Medela)的主要工厂。惊叹于美德乐精准的工程技术、精益求精的细节把控和质量至上的业务宗旨,宋晓峰及其所在的小组在毕业课题报告中选择把美德乐作为研究对象。
而在以色列特拉维夫的经历则让他真正体会到,要获得全新的视角,有时候必须把自己放到一个完全陌生的环境中。
“中欧在设置海外模块的时候,显然充分考虑了教学地点和教学目标之间的匹配性。每座城市的风格、经济和历史总是能烘托课程的主题。以色列模块是公认的学习‘创新’的大好机会。同时,你也无法抛开该地区的历史纷争,孤立地去观察以色列如今的政治形态、商业文化及经济情况。这一切都是环环相扣的,以色列如今之所以能以创新而闻名,也是这些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当然,这些内容通过网上的新闻或者教科书也能了解得到,但身处实地,通过量身打造的学习体验去亲自感受,这样的经历显然是其他类型的学习方式所无法比拟的。”
新的征程 - 创办BrandPrime
在宋晓峰最近的创业历程中,创新显然扮演了不可小觑的角色。今年,iNSPIRE蕴世的姐妹公司BrandPrime正式启动。该公司主攻电子商务、运营和销售,配合iNSPIRE蕴世已名声在外的市场营销能力,为合作品牌提供全方位的解决方案,助力品牌的可持续增长。
新冠肺炎疫情尚未消弭,每个人的生活依然受到疫情影响,但这样的特殊时期也孕育了许多机会。2021年春节期间,政府为避免疫情反弹,鼓励大家“就地过年”。藉此契机,宋晓峰和合伙人掀起了一场市场营销与销售相结合的创变。其中极为重要的一笔是iNSPIRE蕴世的团队为有着“中国可口可乐”之称的凉茶品牌王老吉策划了一个极为大胆的营销概念。
这次的营销传播活动围绕“姓氏罐”而展开:消费者可以对王老吉经典红罐的罐身文字进行个性化定制,即,将“王老吉”的“王”改成自己想要的姓氏,再将这些“姓氏罐”作为新春礼物,寄送给暂时无法团圆的亲朋好友。考虑到王老吉是一个拥有190年历史的传统老字号,此番改“姓”显然有其风险。但事实证明,这一活动在消费者中激起热烈反响且引爆了销量(电商渠道BrandPrime的销量也颇为可观),而iNSPIRE蕴世则凭借该创意斩获多个行业奖项。
宋晓峰认为,这一成果也折射出当代全球商业的现状:灵活变通的思维和方法已非凤毛麟角,而是必备要素。
“身为创业者,‘增长’二字是我们常常思考的。我和我的合伙人既关注我们企业自身的增长,也关注合作企业的增长。但我们所追求的增长必须具有可持续性,由反映世界现状的精准决策所驱动,而不是纯粹依赖运气或冒进。正因如此,我钟情于充当‘桥梁’,通过与人们精诚合作,促使双方都更好地了解彼此的真实情况和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