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国民的肥胖问题日益凸显。仅在2005年至2011年间,我国的体重超重人数就增加了4倍。根据国际医学杂志《柳叶刀》2016年发布的数据,我国肥胖人口约9000万,其中重度肥胖有1200万人,位居全球榜首。

中欧Global EMBA校友林伟华在美国获得了三个领域的交叉学科博士学位,并在华尔街工作数年,但最终毅然回国创业,创业项目就是帮助用户减脂和进行包括糖尿病在内的慢病管理等。在其二次创业项目中,慢病管理也是重要内容。一起来看他对创业过程中“踩坑”经历的反思,以及对健康行业的思考。

中欧GEMBA 学生横幅

“不甘心,心里发慌。很多个下午,我就在中央公园来回地走,边走边想自己到底做什么,才能更好地实现自我价值。”

在美国打拼近10年后,林伟华放弃了在美国积累的所有人际关系和社会资源,拖家带口回国创业。在解释原因时,他如是说。

在旁人看来,林伟华的焦虑毫无缘由:他是学霸,获得了美国俄克拉荷马大学数学、金融、计算机三学科的交叉学科博士;他是华尔街精英,在全球一流的对冲基金——千禧管理任高级风险分析师和量化数据分析师,收入不菲。

但在他看来,太过安稳的生活缺乏想象空间,他不想过那种一眼可以看到头的生活,他渴望不断尝试新事物,去探索新的可能——乍看之下,这和大家心中“理工男”谨小慎微的形象相去甚远,但他认为,谨慎和冒险并不矛盾。做任何事情都有风险,重要的是风险的大小和发生的概率。如果能做好充分的预测和计算,其实冒险没什么可怕。

“我心中有一团火,我渴望过那种熊熊燃烧的生活。”他说。

从华尔街精英到创业者

2005年,林伟华在西安交大完成了本科学习,之后前往美国深造,继续攻读数学博士。但一年后,他决心换一个学习方向,因为“数学专业的其他已毕业的同学,职业前景都不甚理想”。

他积极参加各类学术会议,了解各学科的前景,最终在第二年申请就读数学、金融、计算机三叉学科。校长告诉他,他是学校近30年来第一位读三叉学科博士的学生。

林伟华做这个选择,是希望进入金融行业工作。博士第四年时,林伟华开始在金融公司实习,最终在摩根斯坦利资本国际(MSCI)拿下一份高级数据分析师的全职工作。他和导师商量,每周一到周五白天全职上班,晚上和周末做研究。在这样繁重的压力下,他依然于2013年成功拿下博士学位——那时,他已经在MSCI工作了两年多。

学生讨论图表

离开MSCI后,他去了纽约,加入了一家金融SaaS创业公司,但他所在部门很快就被解散了。于是,他转而加入了千禧管理(Millennium Management LLC),日常工作就是对各种金融产品和衍生品进行建模和数据分析,帮助交易员优化投资组合。他主要负责的投资组合优化平台,曾帮助千禧管理连续两年获得全球对冲基金风险管理第一名。

在千禧管理工作近三年后,2016年,林伟华收到了一份来自国内的邀约,一位熟人邀请他一起创业,做健康大数据相关的项目。

那时,他自认为已到达职业瓶颈,整日焦虑不已。面对这个邀约,他动心了,于是回国与合伙人见面,具体了解项目。确定项目可行后,他和合伙人联合创立了卫健科技公司,并亲自兼任CEO。他在国内组建了一支七八个人的App开发团队,然后回到美国,一边远程指挥团队开发,一边准备回国事宜。

App“变啦”很快上线,不到半年时间,用户就突破了100万人。2016年下半年,林伟华正式回国,开始了他口中“成了一些事,也踩了一些坑”的创业之路。

初次创业:付出一些高昂的学费

具体而言,林伟华的创业项目是通过分析用户的身体数据,为其量身定制瘦身计划,从而帮助用户健康减脂。

从宏观市场环境来看,林伟华的团队无疑踩中了风口: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国民的肥胖问题日益凸显。仅在2005年至2011年间,我国的体重超重人数就增加了4倍。根据国际医学杂志《柳叶刀》2016年发布的数据,我国肥胖人口约9000万,其中重度肥胖有1200万人,位居全球榜首。

林伟华的团队精准地抓住了用户痛点,用户数快速增长。根据官方公开数据,到2018年底,平台在63个国家拥有超过500万用户,成长为减脂行业最具影响力的企业之一。

以减脂为切入点,公司不断扩大服务范围,如糖尿病管理等。“肥胖有可能导致糖尿病等慢性病症状,因此进行提早预防和监测很有必要。”公司的发展目标是希望通过个性化的健康产品和智能服务,打造一个智慧大健康平台。2019年1月,卫健科技在第十二届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大会上还获得了“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奖”。

市场前景固然广阔,但行业竞争同样激烈,市场上涌现出了大量竞品,抄袭公司的功能和模式。“这个行业竞争变得非常激烈,一些竞品存活一两年就悄无声息地消失了,而这个项目到现在四年了,很不容易。”

日历计划

除了外部压力,企业在成长过程中也犯了不少创业企业的常见错误。林伟华表示:“毫不夸张地说,我们在顶层架构、战略执行层面都踩过坑,每次因为犯错而交的学费都是几亿元,例如花费上亿元广撒网投广告,最终发现转化率离预期相去甚远,再例如投入过多不相干的产品线,最后击溃消费者的忠诚度。”

林伟华认为,合伙创业时,一开始一定要设计好激励和退出机制。如果前期没有解决这些问题,会随着公司规模的成长而引发更多问题,掣肘企业的发展。很多人合伙创业时会简单地认为只要确认股权比例即可,但其实还有很多需要明确的内容,例如决策权的大小等。除了合伙人之间,对高管团队的激励、投资人的进入方式等都需要进行明确界定。

另外,很多创业公司在快速成长过程中容易过度自信,盲目上新产品,这会损害消费者的忠诚度和对企业品牌的认知度。

最后,创业公司一定要在早期就明确使命和价值观,因为这决定了公司的运转方式。公司使命的任何细微改变,传导至终端执行层后,会变成巨大转向甚至180°的转弯。

经过第一次创业,林伟华越发认识到,创业者如果不加强学习,很可能会成为制约企业发展的瓶颈。于是,2018年,他报名就读了中欧Global EMBA课程。“到中欧后,学到了很多管理和市场方面的知识,再加上和同学们交流探讨,才发现很多坑原本是可以避免的。”

在中欧学习期间,他对创业中的得与失进行了反思和梳理,最终他决定另辟疆土,独立创业,一方面验证自己对商业的理解度和敏感性,另一方面将所学所想付诸实践。

二次创业:聚焦健康产业

今年8月,林伟华开启了二次创业之路。这一次,他希望自己能有更大的自主性,“所有犯过的错,都值得用正确的方法重做一遍。从战略制定到人才招聘再到产品营销,我希望都能参与其中,将学到的知识付诸实践。例如,在第一次创业过程中,招来的人比较同质化,容易出现‘一言堂’的情况。而这次,我更加看重团队的多元性和包容性”。

团队的第一个项目是“天天领鸡蛋”小游戏。作为团队此前的内部孵化项目,“天天领鸡蛋”已经运营了一年多时间,主要面向老年人群体,解决他们的身心健康痛点。他们只需要在线参与虚拟养鸡游戏,达到一定分数后,就可以领取实物鸡蛋。

对于为何做这个项目,林伟华表示:“我做产品总是会从身边人的需求出发。我自己家里有老人,我发现他们其实挺孤独的。而这种具有社交属性的小游戏,可以让他们有线上社交的机会。”另外,鸡蛋是林伟华团队在贵州省的贫困县惠水县和长顺县集中采购的,一定程度上也起到了扶贫助农的作用。

目前,这款小游戏的用户数已经超过600万。“天天领鸡蛋”通过卖广告位实现流量和农业扶贫电商变现,年营业收入预计可达到2000万元。

在成功开发运营“天天领鸡蛋”的基础上,林伟华团队认为,或许可将这种能力进行复制和扩展,开发面向健康行业中小企业的软件,做健康产业解决方案的服务商。“第一次创业时,我们做健康大数据之外,还做社交电商,卖健康产品,在这过程中踩了很多坑。所以,开发一款SaaS(软件即服务)新零售系统赋能小微创业者,是一个不错的创业切入点。”目前,该软件已陆续有了一些种子客户。

远程医疗

除了服务健康产业中小企业,林伟华团队也希望充分利用此前在健康行业创业的经验,继续深耕这一领域,探索精力管理和延缓衰老方面的智能健康业务。他相信,科技和健康产业的结合将是未来的发展方向,尤其是疫情期间,远程问诊和远程医疗发展迅速,加速了这一进程的到来,所以他希望未来能实现“人工智能+慢病管理平台”的模式创新。

同时做三个项目,压力之大可想而知。林伟华坦承,自己偶尔还是会“感到紧张”,但内心是坚定的。“包括团队成员在内,大家投钱参与创业,领最低的底薪,还是因为心中都有共同的梦想,为社会创造更大的价值,希望通过创业来实现。”

林伟华重点把控战略方向,以及系统和销售,不同的项目都有团队骨干一起分担。他说:“一个人的能量终究有限,但如果大家团结起来,相信我们会走得更远。”

创业是一种释放

林伟华有两个女儿,大女儿近6岁,小女儿4岁。他回国创业时,小女儿刚出生100天。提起她们,林伟华脸上露出笑意,但带着歉意说:“其实挺内疚的,因为我创业,家人牺牲了很多。”

“是不是创业者都比较自我?”林伟华似是发问,又像是自我拷问。在他看来,创业是自己无法舍弃的执念,是一种释放自己内心能量的方式。在Global EMBA其他同学眼中,林伟华是一个谦逊低调的人。但在他看来,自己内心有燃烧着的能量,他爱打篮球,也喜欢滑雪等比较刺激的运动。聚拢一支团队,大家怀揣梦想往前走,同样是一种释放。

从以实习生的身份步入职场,至今已有近10年时间。10年来,林伟华认为自己变成了一个截然不同的人。在美国的工作经历,让他慢慢认识到,自己并不太喜欢按部就班、循规蹈矩的生活。“我不喜欢被动等待,更喜欢主动出击。如果不主动设计自己的生活,最终很可能就是随波逐流。”经历第一次创业后,他更加笃定,创业是自己的激情所在。“创业会上瘾,一旦开始就乐在其中,很难再停下来。”

课堂上的同学

在中欧Global EMBA学习期间,除掌握了更多的知识外,他认为最大的收获是收获了更多业界朋友,以及发现了自己在领导力方面的潜能,这是他敢于二次创业的原因之一。“在一次次小组讨论和领导力综合评估过程后,更清晰地认知自己带领团队实现既定目标的能力。”

对于当前的二次创业,三个主要创业项目还在不断地成熟完善中,企业的使命也还需进一步探索和提炼,因此林伟华并不希望过早展望愿景。但有一点是肯定的,他会持续聚焦健康领域,燃烧创业的激情,带领团队不断试错迭代,勇敢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