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ading a book

你有阅读的习惯吗?很多人的回答也许会是“有心无力”。现代社会生活节奏快、压力大、干扰多,读书似乎很容易变成一件“拿不起,放得下”之事。而与大多数人相比,企业高管们每天的日程安排往往更为紧凑,更难抽出时间静心阅读。

如果你也有“阅读困难症”,缺乏定期阅读的时间、精力或意志力,不必担心,快来走进我们的Global EMBA读书俱乐部,开启高效阅读之旅。

Global EMBA读书俱乐部——以书会友

中欧Global EMBA读书俱乐部由夏黎明徐小磊在去年底发起,获得了Global EMBA课程部门的大力支持。俱乐部成立的初衷很简单:用阅读架起Global EMBA学员和校友沟通的桥梁,共筑个人成长。

优秀的读书俱乐部不仅要为会员提供大量好书推荐,还要创造许多集体共读的机会。除了做到以上两点,中欧Global EMBA读书俱乐部还将“会读书、爱读书”作为努力的目标。一系列精彩纷呈的读书会与分享会活动不日将与大家见面。前不久,Global EMBA 2020级的两位学员就如何阅读分享了他们的心得体会。对于繁忙的都市人来说,读书不仅是身体力行,更是心理与思想的修为。如何成为一名“书虫”,以下是两位阅读达人给出的建议。

James Hsu与杨旭刚的阅读心经

  • James Hsu是一位创业者,是创新直播平台Stream Sage的创始人,同时他也喜欢舞文弄墨、博览群书。在他看来,阅读与写作如同一枚硬币的两面,读书不止于增长知识,还有许多阅读与写作的门道值得参悟。James每年的阅读量在10-15本书之间,他希望在书单中加入更多小说。 
James Hsu, GEMBA 2020
  • 杨旭刚来自全球领先的汽车零部件制造商天纳克公司,主要从事采购工作。 他认为读书是向他人学习的最佳方式(也是成本最低的方式)之一,有助于培养专注与自律,减少焦虑。
Eric Yang, GEMBA 2020

阅读秘笈一:目标明确

“阅读很重要,在新一轮疫情封控下,阅读的重要性愈发明显。读书有助于我们启迪智慧、丰富知识、提升素养。读书堪称人生的一大乐事。一本好书,无论体裁或宗旨如何,都应做到让人读有所乐、读有所得、读有所思。”—— James

“如果我们不清楚为何而读,恐怕很难将阅读进行到底。想找到自己不阅读或读得少的原因,不妨先花点时间思考下面这个问题——我们为什么要阅读?仅仅是为了娱乐?是为积累某一领域的知识?还是为了放松,或开阔眼界?你会惊喜地发现,只需简单评估一下自己的阅读目的,就能帮助我们决定自己想读什么、何时读、怎么读。” ——杨旭刚

显然,明确阅读目的与甄选阅读内容同等重要。概括来说,我们阅读的目的不外乎以下几点:

  • 为了娱乐和放松
  • 为了获取知识和满足好奇心
  • 为了寻找灵感并打开脑洞
  • 为了社交,加深与亲朋好友的联系

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阅读的目的也会发生改变。青少年时期,我们有大把光阴,还未肩负起家庭与事业的重担,阅读之于我们,更多地是为了娱乐消遣。而在迈入职业发展的黄金时期后,我们会更多地阅读与行业和职场相关的内容,我们需要通过阅读来增长见识、提升个人竞争力。把阅读作为娱乐,恐怕将成为一种奢侈。

当然,重要的是清楚意识到自己为何而读,而不是单纯下意识地捧起一本书。目标明确才能有的放矢,才能选对书,把时间投入到自己真正想要的阅读活动上。

简言之,弄清楚自己为何要读一本书,是我们坚持读下去的动力,也有助于我们在阅读时适时做到“断舍离”。在下一条阅读秘笈里,我们将聚焦阅读取舍的重要性。

阅读秘笈二:当弃则弃

“套用电影《冰雪奇缘》里的那句经典台词——随它吧!”—— James

战略性放弃是一门艺术,是养成良好阅读习惯的关键。很多时候,即使某本书读起来味同嚼蜡,或者乏善可陈,我们也会硬着头皮把它读完。这是多种心理因素在起作用。首先,失败或者放弃的感觉令人不适。我们也许对自己寄予厚望,相信自己一定能读完这本好评如潮的书。其次,很多人会陷入沉没成本的误区,考虑到已经为一本书投入的时间和精力,半途而废心有不甘。

这类心态对阅读无益,只会削弱阅读带来的愉悦感和价值感。如果明知某本书不适合自己,就果断放弃吧!告诉自己:“不是我半途而废,是书不合适!”只有舍弃那些与自己的阅读品味和/或目的不相符的书,我们才能把更多宝贵时间用到适合自己的书上。有时,我们也不必从头到尾啃下一整本书,甚至可以“作个弊”,去网上找找书的摘要,“囫囵吞枣”地完成阅读,掌握大致重点内容即可。

无论一本书多么广受好评,如果不适合自己,当弃则弃,大可不必勉强自己把它读完。

activites people can do at home

阅读秘笈三:合理预期

“还想和二、三十年前那样,每周读完一本甚至几本书,这是非常不现实的!既然如此,还不如量力而读。 —— 杨旭刚

不切实际的预期会浇灭阅读的兴致,即便再好的书也不例外。如果你没能在几次静坐中读完一本书,千万别有挫败感。制定符合自身实际的阅读目标,更容易获得满足感。如果你每天只能抽出5-10分钟来看书,那也没关系。如果一周繁忙的工作生活下来,你发现自己根本抽不出2-3小时的阅读时间,那也没什么大不了。

阅读秘笈四:切忌贪多

“贪多嚼不烂。一定要果断做取舍,只保留自己真正想看的书。我一直都把自己的阅读书单限定在十本之内,这样一来,我就会有更明确的目标。”—— James

我们都曾有过这样的经历。在亲朋好友和同龄人的大力推荐以及各种网络营销攻势下,我们手中的推荐书单正被无限拉长。

要做好图书的筛选,我们不妨创建一个“图书队列”——列出自己想读的书,并排序。如此一来,我们就能有效确定阅读的优先次序,避免千头万绪、杂乱无章。例如,如果你喜欢看小说,可以往自己的“图书队列”里多加几本小说,或者把它们排得更靠前些。

阅读秘笈五:循序渐进

“如果你的目标是完成100个俯卧撑,你会尝试一口气全部做完吗?我想,你更有可能选择分几次完成。同理,如果你已经很久没有好好看书了,不妨慢慢来,培养专注力,像锻炼肌肉一样锻炼脑力。”——  James

关于专注力,人们开展了各种各样、范围不一的研究,但得出的结论令人沮丧:随着个人科技产品的普及,再加上无孔不入的互联网营销宣传,人们的专注力变得越来越弱,大多数人一刷手机就停不下来。

我们不妨把阅读当作一种脑力锻炼,而其本质也正是如此。脑力锻炼可以先从“拉伸”做起,逐渐增加自己的阅读量,慢慢延长能够专注阅读的时间,减少心不在焉的低效阅读。

A tree made of books

阅读秘笈六:不拘一格

“许多人觉得读纸质书更有‘感觉’,享受纸张的质感和墨香。而另一方面,电子书阅读器也为读者提供了强大的功能与使用便利。两种方式各有千秋,都可以尝试一下,找出最适合自己的阅读方式。” —— 杨旭刚

有些人非纸质书不读。但不可否认的是,智能手机、平板电脑以及电子书阅读器走进我们的生活之后,阅读的即时性和便利性得到极大提升。数以百万计的书籍随时随地触手可及,这是数字时代给我们带来的一大便利。

关键是选择与你的生活方式相契合的阅读方式,而不是反过来迁就某种阅读方式。如果你经常在外奔波,比起随身携带一本厚重的大部头,kindle或手机app也许是更适合的阅读媒介。如果你想在阅读时还能同时做点别的,有声书是个不错的选择,但一定要确保其他任务不会让你分心。例如,你可以一边散步、做饭或洗碗,一边听书,但不能边看电视边听书,工作时更不可以。

好书推荐

读书俱乐部致力于分享阅读体验,特此感谢James和杨旭刚的大力支持,为我们带来精彩的好书推荐。

《洞见》(作者Robert Wright):如果你想从科学的视角洞悉佛学的“内核”,了解其道德清明、幸福恒久之道,本书就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最好的告别:关于衰老与死亡,你必须知道的常识》(作者Atul Gawande):衰老与死亡意味着什么?现代医学正在如何改变我们对生命本身的看法?读过这本书,你将对这些问题有更深刻的认识与思考。

《四千周:平凡人的时间管理》(作者Oliver Burkeman):争分夺秒每一天——如果你不想再看到有关时间管理的这种陈词滥调,本书将为你打开新的思路。活到80岁等于拥有约4000周的时间,如何保持放松,避免过度焦虑于时间的流逝,或许你可以在本书中找到答案。

《长日将尽》(作者 石黑一雄):一场隐晦的爱情,恪尽职守的服务,表面与现实之间微妙的差距,这部1989年的经典之作耐人寻味。

《认知觉醒》(作者 周岭):一个人的认知越清晰,行动就越坚定。这是一部可以穿透时间的个人成长方法论。通过“大脑构造、潜意识、元认知”等思维规律,你将真正看清自己;通过“深度学习、关联、反馈”事物规律,你将洞悉如何真正成事!

希望James和杨旭刚两位同学分享的阅读“秘笈”能重燃大家对阅读的热爱。心动不如行动,快来加入我们的Global EMBA读书俱乐部吧!让阅读陪伴我们同心战“疫”,共克时艰,迎接更多美好时光!

作者:
Tom Murray
编辑:
陈慧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