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lobal EMBA课堂中的国企视角——上海外服华东市场负责人王中斐访谈录

说到中国国企的职场文化,人们传统的印象是稳定、一成不变,有时还抵触变革。对企业管理人员而言,国企有着明显不同于民企的优势和劣势——他们在享有更大工作保障的同时,也减少了由组织变革带来的新发展机遇。
王中斐在Global EMBA 2021级可谓“独树一帜”,她身边的同学大多来自跨国企业和国内民营企业,而她则是少数的国企管理人员。在国企工作16年后,她如今置身于Global EMBA的课堂,班级里“百家争鸣”的声音中也由此多了一个国企视角。那么,她对此有何体会?来自外企和民企的同学们又给了她什么启发?围绕这些问题,王中斐与我们分享了她的真知灼见。
01 走出大学校门,加入上海外服
1984年,上海市政府成立上海外服集团,旨在迎接跨国企业投资中国的热潮,助力外企开拓中国市场。上海外服最初仅提供人才招聘服务,但随后其业务范围迅速扩大,成为“一站式”人力资源服务提供商,涵盖招聘、社保、福利待遇和咨询业务,为外企经营好上海这个“桥头堡”提供周到全面的服务。
目前上海外服隶属于东浩兰生集团,集团下设人力资源服务、会展赛事服务和国际贸易服务三大核心主营业务。它们共同构成了一个规模庞大的多元化国企生态系统,而上海外服正是其中至关重要的一环。2021年10月,上海外服成为首家登陆A股主板市场的人力资源企业。目前,该公司聚焦人事管理、薪酬福利、招聘及灵活用工、业务外包四大业务,在全国拥有170余个直属分支机构和450余个服务网点,境外服务网络覆盖日本、新加坡、马来西亚、越南、泰国等15个国家和地区,向5万多家企业的300多万名员工提供服务,超过85%的世界500强企业与之建立了合作关系。
2006年,上海外服已成立22年,而此时王中斐刚从上海对外经贸大学毕业,她决定接受人生中的第一份工作邀请,由此开启了在上海外服长达16年(且还将更长)的职业生涯。她解释称,此举既实现了她在知名国企工作的愿望,又能让她始终保持开阔的视野:
“我觉得这样做可以两全其美。国企有许多优势,工作稳定,内部文化底蕴深厚,集各种社会资源于一体,同时这也是一个对外的窗口。我既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语言优势,又能了解到国企系统以外甚至海外就业市场的最新动态。而且,上海外服早在2006年就已经具有比其他国企更强的全球意识。”

02 为何来到中欧?为何选择Global EMBA?
“在国企文化中,人们往往大半辈子甚至一辈子都在同一家企业上班。对此我也有深切的体会。这固然有一定的好处,但却可能让我们过于封闭,对外界不够关注。而跳出企业、部门、甚至行业的局限,时刻洞悉外部局势,对我们是非常重要的。这就是Global EMBA课程吸引我的地方;利用这一机会,我可以从多个不同角度学习新知,了解各种商业环境下面临的挑战和化解困局的办法。”
王中斐坚定奉行终身学习理念,习惯于把目光投向外界,不放过任何可以充实提升自己的学习机会。2021年,她萌生了攻读EMBA的念头,希望能够藉此打开视野,洞悉全球和业内瞬息万变的局势,并游刃有余地作出应对。
上海外服有许多高管是中欧校友,他们思考商业战略时展现出的高度,以及他们在沟通中采取的高效方式,无不让中斐感受到他们身上共有的中欧烙印。他们似乎从中欧的学习体系中找到了一种“高语境共鸣”,能够快速找到问题的根源,并制定出恰当的解决方案。有了上述认知,中斐在前辈们的推荐下向中欧提交了报名表,并被Global EMBA课程录取。
“在国企,平时和你交往的大多是专业背景相差无几的同事。你可以与众不同,但整体氛围并不鼓励你这么做。中欧Global EMBA汇聚了众多不同文化背景和专业领域的人才,从他们的经验中我收获良多。在日常工作环境中,这些是无法企及的。这就是Global EMBA课程吸引我的原因。从身边的同学和教授身上,我每天都能学到新的东西。我喜欢听他们讲述工作中的经历——他们有何需求,面临哪些挑战,又有什么期待。我从中受到很大的启发,加深了对自己所在企业的认识;听了跨国企业的工作方式之后,我现在对国企文化的成因有了进一步的理解。”
说到国企文化的具体差异和特征,中斐指出,国企一般拥有更好的社会资源,可以赋能不同行业的客户,满足不同社会群体的需求,并且能够更有效地进行本地化治理。中斐与同学们分享了自己的这些见解,而他们就此发表的观点也给了她不少启发,让她在从事上海外服的企业社会责任相关工作时更加得心应手。她目前正在做的一个项目,是为残障人士、实习生和大学生创造更多工作岗位,向那些在就业市场选择有限的人提供更多机会。

03 着眼未来——沧海横流,方显“领导”本色
2022年9月,王中斐的事业又迈进了一大步,如今上海外服将整个华东市场都交给她管理。这个市场占到了整个集团业务量的三分之一,担子不可谓不重。就中国市场而言,华东地区的形势可能最为复杂,各方面要求也最高,在兼顾集团日常工作之外,她也采取了诸多着眼于未来的举措。面对新冠疫情所带来的巨大冲击,上海外服最近启动了 “海聚英才”项目,积极响应政府号召,吸引更多海外人才进入中国市场。
上海外服与众多客户携手,通过“海聚英才”项目在华东地区营造适宜的条件,让海外人才进得来,留得住,发展得好,而上海则是这个项目的起始点。中斐把工作重点放在强化上海外服的市场应变能力上,以便在形势发生变化时,快速、果断地作出反应。为此,上海外服必须提高预见能力,化被动为主动,从人才个体与潜在雇主的需求出发,为双方找到平衡点。总而言之,“海聚英才”项目就是要在中国和全球之间搭起一座稳固的桥梁,吸引最优秀的海外人才到这里长期发展,助力他们创造美好未来。
“企业精通业务经营之道,但有时也需要借助外部力量,为它们解读市场传递的信息。我们的用武之地就在于此。我们不仅是一个服务平台,同时还充当着决策助理的角色。我们确信自己有能力帮助客户出谋划策,为它们制定合适的忠诚度奖励方案,化解挑战和痛点,并为有意留在中国工作的海外人才创造更有利的条件。在此过程中,我们与时俱进,灵活应对形势变化。无论如何,商业的车轮一直都在滚滚向前,只是速度有快有慢而已。”

04 视野开阔,行稳致远
“约翰·列侬说,‘生活总是计划赶不上变化’,对此我完全赞同。2020年新冠疫情爆发时,我潜心观察了很长一段时间,从自身到行业动态,再到风云变幻的全球形势,可谓体悟良多。当一切变得不可预测时,你如果选择站在原地不动,就根本不知道汹涌而来的洪流会把你卷向何方。我想要往前看得更远一些,真正掌握并深入认识事态发展的趋势,从而增强对未来的掌控,做好短期和长期规划。这就是我来到中欧的原因,希望大家能以最适合自己的方式,多与外界沟通,而非固守自己的一方心田;这真的会对你大有裨益,决定了未来你要走的是一条什么样的道路。”
现在是王中斐到中欧深造的第二个学年,置身于多元化的班级之中,身边的同学来自众多不同行业,她愈发感到如鱼得水,如虎添翼。她不仅收获了深厚的同窗情谊,还与身为中欧校友的集团管理团队拉近了关系,为彼此默契合作打下更坚实的基础。一方面,这些前辈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其中蕴含的智慧令王中斐在日常工作中受益匪浅;另一方面,她从Global EMBA的课堂上也带回了全新的洞见。他们协力推动着上海外服“海聚英才”项目的实施,帮助公司应对不断变化的市场形势。
在这场节奏紧凑的学习之旅中,中斐掌握了更多的商业知识,特定技能也得到了锤炼。其重要性自不待言,但说到迄今为止的感悟,王中斐认为,课程当中那些促进自我认知的元素更令她受益匪浅。从开学伊始能量满满的领导力模块,到课间和课后的静心自省,Global EMBA课程犹如一块试金石,检验着她以往的认知,让她对自己的工作、解决问题的方法等诸多方面有了全新的认识:
“众所周知,国企文化中并没有预先设定好的明确职业发展路径,这需要个体注重与组织的沟通,这是一个持续的双向对话。首先需要加强作为个体在不同领域的工作历练,保持对组织变化的观察力,洞察自身对成长发展的取向,同时这是一个双向的选择,这不是靠一时的心血来潮就能做到的。国企往往不像民企那样有清晰的内部运作机制,但我奉行的人生哲学是:‘不要纠结大门为什么敞开着,只管进去看看里面的景致如何!‘Global EMBA给了我巨大的影响,既让我明确认识到该以何种态度对待工作,也进一步深化了自我认知,并且树立起更加明确的事业乃至人生目标。”
虽说刚晋升为华东市场负责人不久,但王中斐工作起来已是驾轻就熟,而她在上海外服的事业也随之步入一个振奋人心的新阶段。与其他同学一样,她渴望追求新知,在商业大潮中勇于挑战现状,并且具有强大的适应能力,不断地披荆斩棘,勇往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