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益创业方法:从咖啡之痛说起
创业有独特的思维。和传统火箭式的创业不同的是,精益创业方法论提供了一种以人为本的思考模式,对企业人士而言,当用户痛点和解决方案高度吻合的时候,就能够为用户以及企业自身带来巨大的价值。中欧国际工商学院龚焱教授从一杯咖啡出发,用深入浅出的文字,道出精益创业的精妙内涵。
龚焱
中欧创业学助理教授
喝咖啡的痛
我是一个咖啡爱好者,喜欢一切跟咖啡相关的故事。
在美剧中,我们常常可以看到这样一幕:家庭主妇每天早晨起床很匆忙地为家人煮上一罐咖啡。在准备咖啡的过程中,她们或是手忙脚乱,或是游刃有余,然而似乎总会有一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
一个美国家庭平均每天大约消耗19.1杯饮料。其中,排名第一的饮料是自来水,大概占5杯;排名第二的是碳酸饮料,也就是我们非常熟悉的可乐,大概占5杯;排名第三的就是咖啡,占到了2.48杯。咖啡是美国家庭中一个非常大的饮料类别,能解决喝咖啡过程中的「痛点」,必然也会赢得大量的商机。
现在请思考,在准备咖啡的过程中,究竟会有什么样的痛点?
首先,咖啡的准备过程非常复杂,而清洗过程又很麻烦。一杯咖啡从准备到最终能够喝上的时间非常长,而我们都知道,时间在早晨尤其宝贵。清洗杯具的过程也非常麻烦,大家喝完咖啡都不愿意承担清洗的工作。
其次,传统的咖啡口味单一。准备一大罐咖啡之后,不管家庭成员愿不愿意,每个人一杯,都是一种口味,没有选择。
最后,如果这罐咖啡喝不完,咖啡无法回收,也会产生相应的浪费。传统的咖啡制作壶,在准备过程中,会提示你制作咖啡需要几步,它会告诉你在某一步需要加入两调羹的咖啡以及六盎司的水。两调羹的咖啡到底是多少,六盎司的水到底是多少,很多小白用户没有概念,所以这样就会造成每次要么咖啡放多了,要么水放多了,不仅造成了浪费,也会使咖啡在品质上都产生细微的差异。
绿山的进击与选择
针对这些痛点,绿山咖啡公司提出了自己的解决方案。譬如,对于等待时间和清洗麻烦的痛点,它提出了「胶囊式单杯咖啡」的解决方案:把咖啡分入单个胶囊杯,用户只需把这个胶囊杯放入咖啡机,然后选择全杯或者半杯模式,10秒之内就可以喝上咖啡。喝完咖啡之后,只需把空的胶囊杯丢弃,省去了后续清理工作。
针对口味单一这个痛点,绿山咖啡公司对咖啡机进行了特别的设计,将其打造成一个了平台。每个家庭成员在每天早晨,可以选择不同咖啡口味的胶囊杯投入咖啡机中冲泡,甚至可以选择其他的热饮,像可可和茶。目前,绿山咖啡公司已经和几乎每一个大的热门品牌进行合作,现在它的口味数量已经超过了200种。
绿山推出的胶囊咖啡
一般一杯咖啡的成本,比如星巴克的一杯卡布奇诺,价格大概在3.5到4美元之间。其中,咖啡豆的成本大约3美分,纸杯的成本大约7美分,最贵的部分是牛奶,大约23美分。所以在一杯卡布奇诺里,原料成本加起来大概33美分,占总成本的接近10%。在整个咖啡产业链里,传统模式处在产业链低端,干的是最苦的活,获取的是最低的价值。
在转型之后,也就是说将同样数量的咖啡分装到胶囊杯里,一个胶囊杯的售价大约67美分,这样就极大地提升了公司的价值空间。可以估算,分装在胶囊杯里的咖啡和放在常规咖啡杯里的咖啡的量基本上相等,但通过这种模式的切换,它的价值从3美分提升到了67美分。
绿山咖啡公司对咖啡机行业也带来了一个巨大的价值重构。2004年,咖啡机销售数量大约是2670万台;6年之后,也就是2010年左右,咖啡机销售数量下降到了2500多万台。咖啡机销售数量在6年之后不升反降,这是一个什么市场?这是一个非常典型的夕阳行业,已经进入完全停滞的状态。
但是,在整个行业的停滞状态下,单杯胶囊式咖啡机的销售占比却从2004年的5.5%,提升到了2010年的19.4%。也就是说,绿山咖啡公司不但为自己开辟出一片天地,也为整个行业开辟了巨大的空间。单杯胶囊式咖啡机在咖啡机的销售中现已达到将近30%。
当用户痛点和解决方案高度吻合的时候,它带来的价值也可以体现在它的整体安装量上。绿山咖啡公司从2006年开始转型,至今这种单杯胶囊式咖啡机在家里和工作场合的安装总量,已经达到了将近1600万台。每台咖啡机每天的消耗量大约是一杯,也就是说,每台咖啡机每年消耗的胶囊杯是300多个。2013年绿山咖啡公司胶囊杯的销售数量大概是60亿个,这是一个非常惊人的数字。
绿山咖啡公司股价也开始了变动。2005年,资本市场对它的估值是非常屈辱的1亿美元。转型之后股价飙涨,2011年达到顶峰,估值达到了150亿美元,翻了150倍。但在2011至2012年间,由于当时两个核心专利的过期,使其跌掉了近八成的市值。资本市场认为绿山咖啡公司在专利失效之后,所有的技术壁垒都将消失,其他竞争对手的进入,将使其在新的竞争中难以保持竞争优势。
绿山股价10年50倍,15年200倍的上涨过程
但从2013年开始,资本市场重新评估了绿山咖啡公司。虽然专利已经失效,但是由于它巨大的安装量,以及独特的解决方案所带来的用户体验和用户黏性,延续了绿山的成功。绿山咖啡公司的股价又创新高。
2014年2月,绿山咖啡公司的股价在一天之内从80美元左右跳涨至120美元,飙升的原因是可口可乐宣布以12.5亿美元的价格购买它10%的股份,并决定和它在2016年联合推出单杯式可乐机。也就是说,它的平台式咖啡机将进入冷饮这个领域,可乐的生产模式也将发生结构性的变化。
精益创造的关键要素
在绿山的价值创造的过程中,有两个最关键的要素:一个是用户痛点的捕捉,也就是说,我们需要解决的问题到底是什么,用户的痛点到底在哪里;另一个是如何提供一个解决方案,来解决这个用户痛点。一切创业的关键,无非是这两个要素:捕捉用户痛点和提供解决方案。但是我们在定义用户痛点和解决方案时,不管使用多么精妙的方式,那都只是前提和假设,它都和真实的用户痛点和解决方案有一定的差距。这需要一个崭新的创业思维方法,姑且称之为「精益创业」。
传统的火箭发射式创业思维的基本假设在于,它认为所有的变量是可度量的,未来是可以预测的,因此商业模式、用户痛点和解决方案都具有极高的确定性。
和火箭发射创业思维不同,精益创业的基本假设在于,基本参数很难度量,未来不可预测,用户痛点和解决方案具有极高的不确定性,需要不断迭代并不断积累认知,从而去逼近真实的用户痛点和有效的解决方案。
从思维的角度,我认为精益创业有五项基本原则:
用户导向原则:精益创业的核心是围绕用户,所有的认知、所有的迭代都是围绕用户而展开。而火箭发射式创业则是自我导向——从初创公司或者创始人本身导入创业过程。
行动原则:行先于知,而不是用知来引导行,从计划导向转为行动导向。
试错原则:从完美预测转向科学试错。
聚焦原则:从火箭发射式的系统思维转向单点突破,甚至在单点突破时,主动过滤市场中部分噪音客户,聚焦在最关键的天使客户上。
迭代原则:从火箭发射式创业中的完美计划、完美执行,转换到精益创业的高速迭代。其中,迭代和速度是非常关键的因素。
精益创业是从行动开始,是行动导向而非计划导向,用科学试错的方式来获取认知,由行而知,完成学习的第一循环。同时,将所收获的认知转向行动,由知而行,完成学习的第二循环。再不断地重复这个过程,最终形成认知的不断更迭与行动的不断调整,这是精益创业在思维上的一个基本模式。
我用著名哲学大师卡尔·波普尔(Karl Raimund Popper)的一句话说明精益创业思维:「假设并不是科学的,任何假设都只是假设,只有经过验证或者说可证伪的假设才是科学的。」精益创业事实上不是关于假设或者计划的一门科学,而是关于如何在创业过程中用科学试错的方式来积累认知,如何提出假设并用科学试错的方法来验证假设的方法,这是精益创业的核心。
本文编选自龚焱教授著作《精益创业方法论》
作者:龚焱 编辑:Ethan 供稿:中欧EMB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