拥抱改变,迎接不一样的未来,始终在路上 - GEMBA11毕业五周年返校
8年前,52位已经在事业上实现价值的商业领袖们选择了改变,归零,回到中欧,开始一段直面自己的学习之旅,也迎来了此后不一样的事业和人生。他们就是中欧Global EMBA 2011 级。
过去五年是全球经济商业大环境快速变化的五年,Global EMBA2011级的52位校友也在各自的国家、行业或者城市,也产生了自身的变化,以不同的方式创造自己人生和事业,交辉成这个班级的精彩。
毕业五周年,他们重聚中欧,坦诚地分享自己的故事,而无论是回顾、反思,抑或是展望,拥抱改变、“在路上”的精神,还是那么的鲜明。
发挥中欧所学
跨过财务和跨文化管理的难关
陈惠忠
可口可乐大中华区高级运营总监
“中欧精心设计的课程和国际化顶尖教授们的教学,的确大大助益了我的工作和事业,尤其是在把握与财务相关的话题、圆融应对不同文化背景的商业合作伙伴方面。”陈惠忠分享了两个工作中的例子。
入
学以前,陈惠忠常常受困于如何说服可乐的当地装瓶伙伴,为获得竞争优势和打好增长基础,去投资更多的冷饮设备、销售团队、更多的分销中心,但是对方总是反问他,“你知道这些投入会怎么影响我的财务收支损益表吗,要多卖出多少饮料、多长时间才能够平衡这样的资本支出吗?”但是,中欧毕业后,陈惠忠感觉自己在谈论类似财务话题时更加自信了,尤其是当他根据中欧所学的知识,与合作伙伴一起制定3~5年战略投资计划之后。
另一个案例和应对不同文化背景的合作伙伴有关。2012年以前,陈惠忠的主要工作伙伴具有国企背景,他也习惯了和他们打交道时的委婉表达方式,并很注意维护良好关系。但是,2013年,他被调到广东新工作岗位,新的合作伙伴具有西方企业背景。刚开始,陈惠忠沿用自己之前的经验,但效果并不好。这时候,中欧的学习提醒他,和西方企业合作,最好的办法是:直接、讲求事实、前瞻,并且以解决问题为导向、分工明确。当陈惠忠以此迅速调整自己的工作方式后,和新伙伴的工作效率大大提升,并获得合作伙伴的尊重。
全力拥抱创业的挑战和幸福
张雨虹
南通沃德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CEO
1997年,张雨虹以材料工程硕士学位从加拿大阿尔伯塔大学毕业,进入了美国的半导体和显示设备制造公司AMAT工作,十年后做到亚太区大客户资深经理。随后,她加入了半导体设备及材料公司ATMI(后为Entegris收购),担任东南亚区域及中国区的总经理。正是在此期间,张雨虹选择回到中欧系统学习企业管理知识。回顾过去21年的职业生涯,不变的是张雨虹始终在材料行业深耕自己的事业,变的是,张雨虹从最初的工程岗位转向管理岗位,2013年10月,她选择了新的事业挑战——创业。张雨虹创立的南通沃德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高科技企业,专注于新型储能材料、超级电容器、新型电池等新材料、新技术的研发、生产和销售。
中欧毕业后的五年也是张雨虹的创业五年。从企业职业经理人到创业者,路上有艰辛也有成就。“刚开始是兴奋而又失落的。兴奋的是一个全新的旅程在眼前展开,失落的是,没有了秘书司机、出差坐客车住经济型酒店而不是五星级酒店,这是失落的部分。这个过程是幸福的,但也困难重重,就像孕育抚养一个孩子。挑战远超我的预期,创业时候,你没有一个老板或者公司去依靠,你必须坚强到自己面对一切!”张雨虹分享道,“作为创业者,去争取成功是你的责任,而且随着企业发展,这样的责任和压力是与日俱增的。看着我身边的员工,尤其是那些年轻的孩子,我必须努力工作,去赢!这是我之前没有体验过的动力。总而言之,创业的生活并不容易,但是我们尝试更努力也更幸福地为此工作。”
中欧校友圈子的活跃分子
David LOPEZ PARRADO
ComsanSanitaryware总经理
虽然David LP大学的时候学的是机械工程师,不过,他似乎一点都不理工男,而是更喜欢也更擅长与人打交道以及管理的工作。所以,他很快就走向管理岗位,并且有意识地系统学习商业管理的知识。除了参加短期的有针对性的商学院课程,比如如何管理创新、全球商业战略等,在2011年,David选择了为期20个月的中欧Global EMBA课程,为自己的管理知识全面充电。
“时至今日,我觉得中欧的学习旅程最吸引人的地方之一就是能够和来自不同产业、政府机构、国际、非政府组织的不同事业发展道路的人互动交流。”David分享道,“当初我申请中欧的初衷之一就是为了能够从教授和不同行业、不同文化背景的同学们身上学习。而事实上,随着时间推移,中欧的这段学习体验已经远远超过我当初的期待。”这也是为什么David在毕业后,依旧热衷于和同学、校友、中欧保持紧密联系的原因。
从菜鸟到马拉松跑者
孙建钢
IBM大中华区金融事业部客户总监
孙建钢现在的另外一个身份是:跑者。他期待2019年自己可以“全马破三”,即在全程马拉松中跑进3小时,这意味着迈进顶尖业余跑者行列。然而,8年前的孙建钢,却是一个鲜少运动的人。开始跑步源于同班同学的热情相邀,不好意思拒绝的他没有想到,跑起来,就停不下来了。“慢慢地,发现了跑步的乐趣,体重轻了,心情愉快了。所以,即使毕业了,我都没舍得放弃。”
跑出滋味,孙建钢还加入了中欧戈友会。“陆续地听到、看到、认识中欧戈友会的前辈们,及TA们的故事,心向往之。戈友会的氛围、精神与感召力,吸引着我迫不及待想成为其中的一员。我开始认真训练,并加入了戈10的训练队伍,向往着A队之路,开始了重塑自我之旅。尽管辛苦训练,戈10冲A没有成功,但冲A的梦想还在,我相信每一步的付出,都有意义。我又坚持了一年多,终于拿到了戈12A队的最后入场券。在三年的冲A路上,我终于把自己从菜鸟转变成马拉松跑者。”
在孙建钢看来,这是一个重塑自我的过程。“身体与精神面貌都发生了变化。我会主动宣传跑者的故事,更积极对待工作与生活,连领导力的风格也更教练化与领跑式了。如果用两个词来描述自我转型的关键因素,一个是“坚持”,另一个是“团队”。坚持是最困难的部分,贵在坚持,相信长期坚持的力量,希望成为A队队员的理想,无时无刻不在激励我更加努力,更加严苛地挑战自己。团队的激励,同班同学的鼓励,戈友们的关切,队员们的互相支持、彼此成就,让坚持更有意义。”
重新定义成功
黄雅薇
仲量联行大中华区首席人力资源官
当我筹备 Global EMBA2011级五周年聚会的时候,心想好多同学多年不见,大家的变化是否都集中在身体膨胀、儿女成行的方面呢?见了面,互道过去五年的历程,才发觉很多同学像我们身处的移动互联网时代,有了很大的、难以想象的变化。
前面几位同学的分享,经历虽然不一样,但她/他们有很大的共通点是:经历了中欧多元和开阔的洗礼,人生进入了新阶梯,尝试了跟过往很不一样的生活,跟身边的人产生了良好的互动。
我觉得所谓成功,并非是职位有多高,收入有多丰厚,而是能够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并且享受其过程与结果。前面的同学都是这种状态,我特别替她/他们高兴。五年来我们发生了很多变化,今后变化肯定会持续下去,当我们年龄渐长,是否还能保持初遇时无惧的心态,继续勇往直前,追求美好?我深信任何事情只要有心,不怕太晚;期盼五年后我们再聚首时,能够听到大家分享更精彩的成功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