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欧Global EMBA 2020级学员邓书睿(Chris Dunn)表示,他对企业与社会责任相融合一直怀有浓厚的兴趣。20几岁时,他在英国获得MBA和环境管理学硕士学位,之后从事了多年咨询顾问工作。可没过多久,他便萌生了远赴东方的想法,毅然放弃家附近的各种机会。

“我看到的所有图表,无论是涉及可再生能源还是技术来源,都在指向同一个地方——中国。我工作的机构恰好在北京有一个办事处,所以我开始关注中国。” 邓书睿说道。

听讲座的同学
邓书睿在中欧GEMBA2020级开学典礼中

2012年, 邓书睿来到北京,先用了一年时间学习汉语,然后在中国首批成立的非政府环保组织中谋到一份差事。这段工作经历让他对中国企业的投资类型及相关挑战有了一定了解。2015年,他决定到英国驻华大使馆工作。

“我必须承认,我从未想过自己会为政府工作,但当时确实出现了一些不错的机会,我也想为促进英中关系略尽绵力。一旦在政府部门工作,你就要为促进两国政府关系与企业合作发挥关键作用。”

因为工作关系,他最终来到上海,目前担任英国国际贸易部环境、基础设施及交通运输负责人,为英国企业进入中国市场提供支持,为中国企业参与英国投资牵线搭桥。

疫情无情人有情

2020年1月底, 邓书睿和一位朋友在厦门碰面,开始了为期10天的环福建省骑行之旅。三天后,传来新冠病毒肆虐的消息,两人无奈终止后续行程。

“当时,英国政府上下已进入危机模式,中国团队更是处于高度戒备状态。我在危机团队担任信息经理,当务之急就是赶回去帮忙。”他表示。

 

骑车的中欧同学
厦门骑行

回到上海居家隔离7天后,邓书睿加入英国驻上海领事馆危机响应团队。当时,整个团队面临着各种问题和不确定性。

“在华英国公民大约有一半在上海,我们肩上的责任很重。我们还必须及时了解局势,将情况汇报给北京的领事馆和伦敦方面,协助他们进行决策,在疫情升级的情况下落实相关计划。”他解释说。

几周后,邓书睿的团队确信所有在华英国公民都安然无恙,于是开始协助在华英国公司了解并遵守复工规定。然而,就在中国疫情逐渐缓和之际,国际形势却开始恶化。

很快,英国启动大规模采购,以应对国内日益激增的个人防护装备和医疗设备需求。与此同时,中国社会各界主动提出捐赠物资,助力英国抗“疫”,邓书睿的团队开始着手处理相关工作。

“没有政策要求我们去进行募捐活动,是我们的中国合作伙伴纷纷慷慨解囊。我们收到了来自中国政府和企业组织的捐款捐物,还收到许多个人的爱心捐赠,他们或曾赴英留学,或与英国有着其他形式的联系,都想尽其所能地向自己曾经居住过的社区伸出援手。”

到3月中旬,随着捐赠物资的增多,邓书睿团队紧急制定了一套捐赠物资管理流程。面对这一新的挑战,团队需要开展多项工作,包括掌握英国方面急需的设备类型,收集捐赠信息,评估捐赠物品的规格、数量与可及性。此外,由于几乎没有先例可循,外加局势瞬息万变,整个团队需要保持高度敏捷。

“中国非常重视自己的声誉,驰援海外的防疫物资必须保障质量,所以一直在对相关规定进行动态调整,这是我们工作中遇到的最艰巨的挑战之一。英国方面的重点稀缺物资也在不断变化。这周最缺口罩,下周可能最缺防护服,所以我们必须不断调整我们的关注点和资源投放方向。”他说道。

穿防护服乘客的航班
在新冠疫情期间,协助中国政府向英国运送个人防护用品

疫情最严重时期,每天有三架货运航班从中国向英国运送物资。这一工作令邓书睿精疲力尽,但助人脱困的紧迫感和使命感始终鼓舞着他不懈努力。幸运的是,他不是一个人在战斗。

“刚开始,我们的捐赠团队只有两名英国人,大部分都是中国员工。但他们都在全力以赴地工作,就像是在为自己的国家而战,就像是自己的亲朋好友将活着的希望寄托在他们身上。”

目前为止,邓书睿的团队已协助将700多万件个人防护装备和100台呼吸机从中国发往英国的国家卫生服务体系和慈善机构。他们还与其他国家的同事分享经验,帮助他们成功复制相关流程,将防疫物资及时运往英国。

“我想说,经此一‘疫’,英中两国人民的情谊一定会更加深厚,关系也会更加紧密。中国的物资捐赠为英国地方政府、医院、公司和慈善机构应对疫情提供了巨大帮助。” 邓书睿表示。

油然而生的好感

邓书睿与中欧Global EMBA的缘分始于3年前。那是一个周六,他早早起床,赶往浦东参加一场财务报告讲座。对于这一决定,他承认自己一开始是持保留意见的。

“老实说,起初我并没有抱太高的期望,但是听了半小时的讲座后,我不禁感叹:‘哇噢,这里太棒了’,教授居然能把财务报告讲得如此生动有趣。无论是校园漫步,还是教授和学员身上的风采,都令你不禁心生好感:这个地方实在不错。”

邓书睿于是报考了中欧,最终成为一名Global EMBA 2020级新生,并在去年12月举行的开学住读模块中参加了“领导力课程”(Leadership Stream)。除了此次讲座令他深受启迪外,中欧各项活动的质量和事无巨细的安排也都远超他的预期。

 

中欧GEMBA学生划船
在领导力课程中体验团队合作

“在大使馆,我们要接待包括英国首相在内的各类高级别贵宾,所以对各项事务的安排必须细化到分分秒秒,要确保巨细靡遗。万万没想到的是,Global EMBA领导力模块的组织居然也能细致到此种程度。”

在参加“领导力课程”的各项活动时,小组需要克服重重考验,这让邓书睿印象深刻。而中欧对企业社会责任的重视更是让他怦然心动。

“大概是开学第二天,我们首堂课讲的就是如何站在领导者的角度去审视企业社会责任。开学模块就讲社会责任真的很有意义,充分表明中欧对企业社会责任的重视。”他解释说。

邓书睿有可持续发展领域的工作背景,所以中欧教授提出的一些观点让他颇受触动,比如:解决社会和环境问题不应只是政府的责任。

他表示:“纵使如中国政府这般强大能干,也总有一些地方是需要企业来承担起责任的,尤其是一些尚未制定规则或存在灰色地带的领域,企业就更应该勇于担当。而在政府相对弱势的发展中国家,许多事情必须由企业挺身而出。”

最后,邓书睿表示,Global EMBA课程强度很大,给他带来不小压力,但纵观去年一年的实战体验,也确实令他受益匪浅,获得了许多在危机情境下开展领导工作的实践经验。

“这让我意识到,我们日常所做的很多工作看似微不足道,实则生死攸关。若你觉得一件事无足轻重,就应该换一个角度去审视。”邓书睿说道,“不管你做什么,都不应该敷衍了事。你要做的只是换一种态度和视角,结果便会大不相同。”

特别的召唤

12月初的一天,正在上班的邓书睿接到了英国驻华大使从北京打来的电话,通知他因抗疫有功,获得大英帝国员佐勋章(MBE)提名,这是英国公民所能获得的最高官方荣誉之一。

“我必须对此事守口如瓶,连父母都不能告诉。当时我在办公室里,谢天谢地在走出门之前总算是让自己冷静了下来。以前只听过别人获得这一殊荣,压根没想过自己也会有这么一天。”

MBE每半年颁发一次,旨在表彰那些对社会做出卓越成就或贡献并产生重大长远影响的人士,由英国女王或皇室高级成员亲授。

“中英两国有许多人参与了援助,这不是我一个人的功劳,这是一份特别的荣誉,我将心存谦卑。授勋名单公布后,看着一个个奋斗在抗疫一线的同胞,我感慨万千:原来世间万物,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我们都在以各自的方式默默付出。”

按照往年惯例,接下来会在英国皇家宫殿举办特别典礼。虽然对之后的颁奖典礼充满期待,但邓书睿表示,他其实是想家了,希望在2021年可以重回家乡。

“真希望能回到英国,看望家人和朋友,亲自出席颁奖典礼。能和F1车手刘易斯·汉密尔顿爵士同台授勋,简直就像在做梦,他可是我心目中的大英雄。不过,只要能回去,我就心满意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