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欧 Global EMBA 实境教学课堂之申通地铁集团战略转型
实境教学( Real Situation Learning Method, RSLM )是中欧Global EMBA的课程特色之一,通过提供深入而真实的商业场景来支持实地学习体验,进而将课堂理论学习与本土乃至全球市场的真实商业案例紧密结合,使之得以灵活的运用并适应快速发展的全球商业环境。课程通过不断拓展行业中积极应对市场变化的领军企业,从数字化转型、企业并购、战略执行等视角开展案例分析,使学员在拓展其业务知识的同时,能够更直接地参与到和企业实践领袖的讨论和思辨之中,激发更多商业智慧。
深入实地考察、了解一线商业实况、与业务主导者面对面探讨、同时结合专业知识进行案例研究分析,这种综合的学习体验让商业战略进入实际的应用场景,是纯理论教学和思辨所不能比拟的。
2021年3月26日, 35名中欧Global EMBA实境教学课堂走进上海申通地铁集团。中欧管理学副教授、战略学及创业学系系主任庄汉盟教授带领学员进行实境商业案例探讨教学。
// 上海地铁以公共交通为导向的发展之旅——超越纯公共交通的运营
实境教学中,学员首先参访了上海地铁博物馆以及申通地铁集团典型的地铁上盖开发项目上海万象城(MIXC)。学员们还有幸与中欧院长汪泓教授、申通地铁集团董事长俞光耀、杜兰大学商学院院长Ira Soloman 教授和副院长John Clarke 教授共同见证了中欧-申通地铁教研基地揭牌仪式。此后,申通地铁集团副总裁叶彤女士向学员详细讲授了上海地铁上盖的发展背景及情况。
接下来,庄汉盟教授基于《申通地铁集团:地铁上盖开发》案例进行了教学。这篇案例由庄汉盟教授与中欧资深案例研究员赵丽缦博士以及美国杜兰大学商学院教授 John Clarke 和 Alexander Sleptsov 合作开发,是全球首个轨道交通行业进行TOD(Transit-Oriented Development,以公共交通为导向的发展模式)综合开发的商学院教学案例。在案例教学中,庄汉盟教授带领学员们深度分析了申通地铁集团为什么以及如何通过TOD实现集团“三个转型”发展战略(从建设运营的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发展转型、从单一的交通运输功能向综合服务的城市地铁网络转型、从运营地铁向经营地铁转型)。
// 实地观察:检验战略转型的成果
课堂伊始,Global EMBA 学员深入地了解了上海地铁是如何从 1993 年开通的单条线路发展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城市地铁网络——包括 15 条线路, 459 个车站,覆盖 770 公里。学员还参观了工程隧道的模型和全功能的训练模拟器并尝试操作列车,成功地将地铁列车开进站——实际操作起来确实比看上去要难得多!
随后,重点观察了万象城TOD项目发展的关键特色——占地140,000平方米能够容纳120家企业和10个企业总部的专用办公空间,以及配套的可容纳数千辆汽车的宽敞的“堆叠”停车场和国内第一家跨国商务酒店——世民酒店(citizenM)。
同时,Global EMBA的学员也亲眼见证了上海申通地铁集团是如何将复杂的技术景观元素应用起来。这使他们更好地理解了在地铁基础设施上发展一个可行的 TOD项目所面临的现实挑战,以及如何克服这些挑战,以最大限度地整体提高项目的便利性和美学吸引力。此外,他们能够看到万象城是如何成为申通地铁集团首个成功的TOD项目。到目前为止,申通地铁集团已经成功交付了三个 TOD 项目,并计划在 2025 年底前在上海的不同地点完成另外八个项目。
// 为什么要采取以公共交通为导向的发展
申通地铁集团开启这一战略转型的目标是远大的。然而,正如所有大型企业(特别是大型国有企业)所面临的情况一样,要紧跟区域、国家和全球技术和经济发展会使原有业务和未来计划的落地情况变得更加复杂。
庄汉盟教授在这一案例研究中简述了申通地铁集团在2009年的转型背景。集团当时努力将上海地铁线网扩展到400公里的量级以迎接2010年世博会,从中也汲取到了至今仍然影响整个上海地铁线网建设和运营方式的重要经验。从采用TOD的先进城市(如斯德哥尔摩、新加坡、东京、香港)获得经验,而不是简单直接地在人口最多的地方建造地铁系统。申通地铁集团希望在城市中心、住宅和商业地产发展之间建立无缝的联系,同时优化城市土地使用以促进可持续发展。
TOD的本质是在靠近地铁站的区域开发住宅和商业地产(半径 1 英里或步行 10 分钟)。这一模式需要在地铁站或火车站上盖建造物业以便商业房地产开发。与此同时,它需要对充分利用所有可步行通道和进出地铁站通道有前瞻性构想和设计,来最大限度地提高开发区的吸引力和便利性。从提供理想的住宅物业到方便的办公空间和购物体验, TOD 项目通过将现有的地铁基础设施变成全新且高度可持续的城市发展焦点来实现最大限度地提高其价值。
TOD 可以助力申通地铁集团充分利用现有地铁站和站场周围的合适土地、集团的技术专长和对周围地形和土地结构的知识。同时,它为集团和上海这座城市的发展提供了可持续的价值,比如,提高公共客流量和门票收入、减少城市的无度扩张、降低开发成本、减少交通拥堵以及提高商业房地产价值。这使得申通地铁集团在确保自身业务健康发展的同时能够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
// 演讲、洞悉与案例讨论:探索战略转型的现状
在深度探究环节,申通地铁集团副总裁叶彤女士详细介绍了集团的 TOD 战略、重点项目以及所取得的丰硕成果,还阐述了上海申通地铁集团如何专注与合适的合作伙伴创造双赢局面,从而吸引了像AREP 等世界一流的企业参与设计和施工以及国际知名的金融机构普华永道和德勤负责金融建模的工作。
随后,庄汉盟教授带领学员们进行深入的案例教学和讨论,申通地铁集团的高管亦参与了整个课程。学员们从TOD项目背后的推动者身上深入了解战略转型的现实、挑战和集团TOD项目一路以来所取得的经验。
在庄汉盟教授的引导下,Global EMBA学员首先讨论了促使申通地铁集团进军TOD战略转型的驱动因素。他们认为,申通地铁集团从单纯专注于尽快扩大地铁线网,转向创建高质量的基础设施来赋能全市无缝集成的交通系统,使广大市民能够享受一系列生活便利。
之后,学员们讨论了申通地铁集团与一般私营地产开发商所采取的路径之不同。申通地铁集团TOD 项目的体量之所以能够达到如今的规模,部分原因在于申通地铁集团在体制机制优势,以及在土地收购和规划上拥有更强的先发优势。
进一步讨论的重点还包括申通地铁集团在 TOD 技术标准和规范方面的开拓性发展,以及其规划是如何与中国政府以及参与 TOD 项目本身交付和管理的私人投资者和租户公司的战略要求保持一致。更广泛地说,从更宏观的角度层面上来说,这次讨论促使 Global EMBA 学生反思关于国有企业普遍容易变得官僚主义和低效的刻板印象。考虑到申通地铁集团充分利用其在专业技术、土地收购和社会资本方面的优势造就了TOD项目的成功,这一实境教学模块使学员对国有企业的战略发展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并从中获得了新的战略灵感。
实境教学确实有助于Global EMBA学生获得对复杂或不熟悉商业主题的深层理解。虽然课堂教学和自学都可以给学生提供入门或构建良好的基础理论知识,但实境教学可以突破既定的商业概念或战略,给予学生真实商业世界的学习内容。学员可以亲眼看到目标的业务升级是如何设计、拓展、实现并融入到已有的组织架构中,为企业带来何种影响,更直观地了解到如何将实践经验与严格的学术方法相结合,从中产生针对不同商业场景更深刻、更有针对性的洞见。
// 实境教学的价值:获得对商业实践的深入理解
“实境教学模块在学生不熟悉的领域和特别复杂的主题特别有效。因为这种情况下很难在课堂完全展现案例,同时案例研究的成果也很难在没有语境的情况下被学员完全理解吸收。在这个案例中,学生们通过实地观察见证了TOD 项目的全貌,并从上海申通地铁集团的高管学习了国有企业战略转型的经验。而国有企业是一种很多人不熟悉或有错误理解的组织形式。”
—— 庄汉盟教授
“实境教学提供了将学术概念与现实世界联系起来的独特机会。国有企业常常背负着管理不善的名声。上海地铁成功的战略转型是一个很好的提醒:国有企业不仅也由非常有能力的领导驱动,也具有自我再造的机能。这次实地观察是在学习商业案例后的重要后续学习机会。它让我们真切地感受到上海地铁的变化。”
—— Julien Boussu, Global EMBA 2017
“实境教学让学生更全面地了解研究对象企业,通过实地参访,与高层管理人员面对面探讨,直接与负责项目或战略举措的主要领导成员进行交谈获得更多干货。这让学员更聚焦于商业实践的真实,并为学生创造了一个更有启发性的学习案例。”
—— 顾晓峥, Global EMBA 2017